2011年10月17日 星期一

錯誤的觀念- "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

以下是我節錄"改變是大腦的天性"一書,有關的資料,我們真的要重視""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錯誤觀念帶來的巨大影響(這些影響通常在小孩子成年後才會顯現)~正確的知識真的非常重要~

有一個重要的關鍵期是從十或十二個月一直到十六或十八個月,這段期間右前腦的一個重要地方正在發展並塑造大腦的迴路,使嬰兒可以維持跟人的依附及調節他們的情緒。這個地方在眼睛的後面,叫右眼眶皮質系統(right orbitofrontal system)。這個系統的核心在眼眶皮質,我們在第六章有談過。但是這個系統還包括跟邊緣系統的連接(邊緣系統是處理情緒的),使我們可以閱讀別人臉上的表情、了解他們的情緒,同時也能了解並控制我們自己的情緒。p312

如果要孩子了解情緒、調節情緒,而產生社會化聯結,他們必須在關鍵時經驗這種互動幾百次,然後在後來的生活中強化它才有效。p313

假如其他人不能幫助他、安撫他,像母親一樣調節他的情緒,他就學會以關掉感情的方式來「自動調節」。p313

在二十六個月就發展得很好的記憶叫程序性記憶(procedural memory)或內隱記憶(implicit memory)。這兩個名詞對肯戴爾來說是一樣的,他常交互著使用,程序/內隱記憶是當我們學會一個程序或一些不太需要語言的自動化動作,我們跟人互動的非語言方式或許多情緒記憶就是屬於程序記憶的範圍。肯戴爾說:「在生命的頭兩三年,嬰兒跟母親的互動特別重要。嬰兒主要是依賴程序記憶在過日子。」程序性記憶一般來說是在意識下的,騎腳踏車是程序記憶,會騎車的人其實很難告訴你他是怎麼騎的。程序記憶讓我們看到我們可以有潛意識記憶,如佛洛伊德所主張的。
p314
另外一種記憶叫做外顯記憶(explicit memory)或陳述性記憶(declarative memory),在二十六個月大的孩子身上,才剛剛開始發展。外顯記憶是有意識的蒐集各種事實、事件,這是我們在解釋上個週末做了什麼事時所用的記憶。它幫助我們以時間和地點來組織我們的記憶。外顯記憶受到語言的支持,在孩子會說話後,變得更重要。p314
在出生後頭三年受到創傷的人對創傷只有非常少的記憶,這是我們所預期的(L先生說他對四歲前的生活沒有任何記憶),但是程序性記憶把這些創傷都記錄下來了,當人們進入跟創傷情境很相似的情況時,這些記憶會被引發出來。這些記憶對我們來說好像是突然跑出來的,而且不像外顯記憶一樣可以用時間、地點歸類。情緒的內隱記憶常在後來的生活中重複出現。p314

最近的研究發現早期的童年創傷會引起大腦海馬迴的巨大改 變,它會使海馬迴縮小,新的長期記憶就無法形成。當把一隻初生的動物從母親懷中拉開時,牠會發出絕望的叫聲,然後進人一個把一切都關掉的階段,就像史匹茲的嬰兒一樣,這時身體內會分泌一種壓力荷爾蒙,叫做醣皮質素(glucocorticoid)。醣皮質素會殺死海馬迴的神經細胞,使 它不能做神經的連結,因此就不產生學習和外顯的長期記憶。早期的壓力經驗使這些沒有母親的動物一生都容易產生跟壓力有關的疾病。當牠們經驗到長期的分離時,使醣皮質素分泌的基因被啟動了,維持在啟動狀態很長一段時間,嬰兒期的創傷會使大腦調節醣皮質素的神經元特別敏感,這是一個大腦可塑性的改變。最近人類的研究顯示童年有受虐經驗的成人也有對醣皮質素過度敏感的現象,雖然他離當年受虐已經很久了。p327
海馬迴會因創傷經驗而縮小是個重要的發現,這可能可以解釋為什麼L先生對他青春期以前的事情記得這麼少,憂鬱、沮喪、高壓力和童年創傷都會使醣皮質素大量分泌出來,殺死海馬迴的細胞,使得記憶流失。一個人憂鬱得越久,他的海馬迴就越小。遭受到青春期前童年創傷的憂鬱症患者,他們的海馬迴比未受童年創傷的憂鬱症患者小了百分之十八­-因為大腦的可塑性,為了對付這個疾病失去了皮質珍貴的不動產。p328

"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丟了吧! 也告訴其他的爸爸媽媽們別再用他的觀念帶小孩了~

3 則留言:

  1. 百歲這本書真的寫得過度武斷,讓很多天生敏感需要被照顧的小嬰兒不明所以的受虐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你也有同樣的感想~百歲這本在台灣流行不減,真的要有人出來"點破"才是~

      刪除
  2. 謝謝格主的分享。
    借連結分享。

    回覆刪除